联系我们

全国服务热线
0531-95105531

专家为山东新型城镇化出谋划策:特色小镇要有产业植入

2017-12-21 06:15:02

  近日,在省住房城乡建设厅组织的全省新型城镇化培训班上,多位应邀作报告的专家为山东省新型城镇化出谋划策,提出了不少真知灼见。

  发展特色小镇

  不能用建新城思路

  特色小镇作为新型城镇化的一个重要载体,近年来备受关注。“现在,有多家房地产企业说自己能建设100个特色小镇,小镇的建设切勿房地产化。”12月7日,中国城镇化促进会副主席李兵弟在培训班上说。

  12月4日,国家发改委、住建部等四部委联合印发《关于规范推进特色小镇和特色小城镇建设的若干意见》,提出适度提高产业及商业用地比例,鼓励优先发展产业,科学论证创建特色小镇规划,对产业内容、盈利模式和后期运营方案进行重点把关,防范“假小镇真地产”项目。“区别于产业新城建设的‘大循环’,特色小镇是‘小循环’。发展特色小镇不是建新城,不能用建新城的思路和模式来规划建设特色小镇。”李兵弟说,特色小镇发展的是“有限经济”,在有限规模下,发展特色产业。

  他认为,特色小镇的规划核心是要有产业植入、项目引领。他进而提出了“发展策划与概念规划+项目计划+空间规划+用地方案+资金筹划+组织运营+社会治理”的特色小镇规划体系。其中,小镇的选址与街区规划,要对地块进行精准划分、确定指标、保障支撑,引入的项目要能落地。

  李兵弟提示山东的城镇化工作者,建设特色小镇,要看到、善用金融“这只手”。许多人去过浙江余杭梦想小镇,却没注意小镇背后的金融之手。目前,这个小镇聚集了投资和金融机构750余家,管理资本1680亿元,天使基金、风险投资、政府产业引导基金等三大类基金,覆盖了企业初创、成长、成熟不同阶段,形成了“人才+资本+孵化”的创业闭环。

  李兵弟认为,小镇的产业要立足自己的资源禀赋,不能生搬硬套。他曾考察某省的一个“人造”古镇,起初门庭若市,一年后便冷冷清清,游人稀少。他说,这是小镇建设最怕出现的情况,要尽可能避免政府举债建设进而加重债务包袱。

  城中村改造

  不要排斥外来人口

  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,首先要让农业转移人口有地方住。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叶裕民提出,完全可以利用城中村改造一石二鸟,解决农业转移人口居住问题。

  叶裕民曾经带领学生调研过北京市海淀区北坞村城中村改造:漂亮的6层小楼盖起来了,老村民平均一家2套房,住一套、租一套。但是因为户型是80平方米-120平方米的,外来务工人员租不起,不得不转移到周边的城中村去,产生了新的“脏乱差”。北坞村村民也不满意,因为他们的房租收入少了。

  “城中村本来就是外来务工人员的聚居地,城中村居民、外来务工人员在空间上本来就有交叠,这两部分人的市民化为什么不可以同时解决?”叶裕民说,只需要把农民的出租房建成小户型就好了。

  2014年,叶裕民带领团队,在广州市对1700名非户籍常住人口进行了调查。结果显示,这些人中,能租得起60平方米住房的人占18%,能租得起40平方米住房的人占29%,能租起20平方米住房的人占25%,租不起任何房屋的人占9%。她测算,广州市还有889个城中村待改造,如果改造中给居民留下自住房后,将他们对外出租的住房按上述调研得来的比例建成60、40、20平方米的小户型,889个城中村改造后就会提供157.3万套出租房。而广州的外来人口约110万,全住下还有富余。需要政府保障的,只是那9%租不起任何房屋的人群。

  “让外来人口有了合法稳定的居所,政府再配好学校、医院等公共设施和相应的公共服务,他们很快就会融入社区、融入城市了。”叶裕民说,近年来山东的城中村改造力度也比较大,切莫浪费这个机会。

  城市规划时

  区域功能要多元组合

  山东大学政治学与公共管理学院常务副院长曹现强教授认为,眼下,我国城镇化的发展存在一定的不均衡:区域分布不均衡、工业化与城镇化不匹配、城镇化与市民化不匹配、土地的城市化高于人口的市民化;也存在重地上轻地下、重建设轻管理、重经济轻社会等问题。

  他特别注意到,问问一个人住在哪个小区、甚至片区,就能基本判断出他的收入、社会地位。“城镇化,应把人的城镇化放在首位。社会发展应让多元阶层之间混合共生,人际才能和谐,城市才有活力。”

  多元共生不是说说就行,首先需要空间保障。曹现强认为,城市规划时,区域功能、建筑的用途管制不要太单一,而要多元组合。一般来说,小尺度的街道、小街区更利于多元文化的滋生。

  “城市的竞争力是需要高、中、低搭配的。如果城市功能、建筑用途过于单一,很大程度上会削减经济的活力。”曹现强说,“我们的学生毕业搞‘双创’,不可能一上来就租写字楼,肯定是找便宜的地方租房。比尔・盖茨一开始也是在车库里搞创业的。如果这些群体没有空间落脚,城市就会缺少活力。”